獨立創新是發展國內數控系統的必由之路

一、數控技術的戰略地位cnc rapid prototypes

數控車床是工業的“工作母機”,其技術實力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數控系統是機床裝備的“大腦”,是決定數控車床作用、特性、穩定性、成本價格的關鍵因素,也是制約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發展的瓶頸。

特別是對於國防科技急需的高速、高精、多軸cnc rapid prototypes聯動的高檔數控機床和高端數控系統,一直是重要的國際戰略物資,遭受歐美國家嚴格出口限制。曆史上著名的“東芝事件”、“考克斯彙報”,近年來的“伊朗離心機事情”、“斯諾登事情”等,都充分證明自主可控的數控系統針對我國的必要性不遜於國人特別關注的“大飛機”、計算機CPU芯片和操作系統軟件。

基礎薄弱、“缺心少腦”一直是“中國制造”的短板。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產生“中國智造”的核心競爭力,離不了數控系統包含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

2009年至今,國內數控系統公司自主研發高端型、基本型數控系統、伺服驅動和伺服電機,並通過在航天航空、車輛、發電裝備、船只和數控機床制造等重點企業的應用示范,促進了國內數控系統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

二、關鍵技術買不來,出路在於科技創新

我國數控系統產業經曆過“六五”到“八五”期間的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及“九五”到“十二五”期間的中、低檔數控技術產業化和高端數控系統縮小差距的艱難發展過程。其間,國內企業以前嘗試引入海外數控企業的技術,走引入-消化-再創新的道路。但深入交流後,但凡我們沒有的技術,但凡我們應該的技術,對方都不賣,而且在合作環節中,不斷提升開價。

“六五”期內,中國數控系統的技術基礎“一窮二白”,發展國內數控系統只能指望引入海外先進技術。但國外公司只願意把它落後淘汰的轉讓技術給我國,還將關鍵硬件芯片控制在自己手中。“七五”期內,中國開始在技術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開始促進產業化。但是,國外公司立刻把它性能質量更好、集成度更高的數控系統商品引向中國市場,阻礙我國數控系統cnc machined components產業發展過程。隨後,又以進口整套單件國內拼裝或合資辦廠的方式,造成我國在技術引進環節中培養出來的骨幹人員幾乎全部外流,甚至大家完成產業化的夢想完全破滅。

又如,國內某數控系統公司采用日本商品貼牌,國內組裝生產的方式,一度在市場上獲得較大進展。但隨著日本公司的數控系統業務被德國企業收購和國內數控系統逐步提升,該公司發展遭受嚴重危害。國內某著名機床公司,曾引入意大利數控系統技術,海外只允許我國引入二軸、三軸聯動的數控技術,而對於五軸聯動高端數控系統核心技術的引入事項,海外徹底免談。最終,該企業不得不轉過頭來,投入重金,走自主研發的路面。

“八五”至“十五”期內,國內數控系統公司只能靠自食其力、持續探索,根據科技創新來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曆史上,我國構成了“中華I型”、“航天I型”、“藍天I型”、“華中I型”四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了一席之地,銷量逐年增加,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產業化層面,數控系統領域構成了“東南西北中”(東-華星數控、南-cnc services廣州數控、西-廣泰數控、北-凱恩帝數控、中-華中數控)的行業格局。2010年,國內數控系統的年銷售量達到16萬台以上,中國市場份額達到60%上下。其中,廣州數控公司貼近市場要求,很切實解決了可靠性和服務的瓶頸,曾達到年產銷數控系統13萬台套的輝煌業績,成為世界數控系統銷售量排名第二的中國數控系統公司。

但是國內數控系統公司由於受到本身規模、技術實力、人才團隊和資金投入的局限,國內數控系統產品的90%以上主要還是定位中、低檔市場。高端型、基本型數控系統,不管從技術上還是產業化水平上,與國外都存在較大差別。

曆史教訓證實,針對國家經濟、軍事發展具備戰略地位的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借助引入選購是辦不到的。國外企業從來就沒有出讓過真正的關鍵技術給中國。數控技術難在科技創新,出路還在科技創新。


網站熱門問題

什麼是快速成型機?

快速原型使用標準資料介面,以STL檔案格式實現,從CAD軟件轉換為3D原型機器。 STL檔案使用三角形面近似零件或部件的形狀。 通常,快速原型系統可以在幾個小時內生成3D模型。

杠杆的部件是什麼?

杠杆有四個部分——杠杆臂、樞軸、作用力和負載。 在我們的身體中:骨骼充當杠杆臂。

什麼是期間成本?

期間成本是不能在公司資產負債表上資本化的成本.換句話說,它們在發生的期間計入費用並出現在損益表中.期間成本也稱為期間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