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丨在成都,什么樣的建築能“活”成曆史?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人們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觀念不被建築美學寫在石頭上。

這些用建築美學的邏輯被重塑或重組的“石塊”們,“活”在城市裏,慢慢就成為了城市記憶的見證者,連接著城市的當下與過去。

發展越發往前,建築就越是深刻地與城市的生活發生關系。大家靠近它、閱讀它、欣賞它,除了理性地應用,更多時候要在留住城市記憶,進而更清晰地了解我們自己。

因此,有一類建築越來越多地承擔起理性與感性的雙重價值。他們大多仍在發揮建築自身的功能功效,但同時,歲月與時光也讓它們煥發出別樣的人文風采。

這便是曆史建築。

從概念上來說,曆史建築是經政府確定並公布的具有一定維護價值,可以體現曆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築物、建築物。

它未必是文物,因此范圍更廣,運用的空間也建築學高級文憑更大。但它被掛牌維護,因此必當有其價值、內涵與時代意義。

成都有多少處掛牌曆史建築?

361處,20批,這是截至目前的數據。

數據仍在增加。據成都市城建局升級處表露,成都市第21批曆史建築當前正在審查之中。最近,又將有新的名錄問世。

日益提升的數據,是具有多元曆史人文價值的建築資源被持續發掘出爐的體現。而另一方面,這也讓生活在城市當中的大家,更能認知曆史,認知文脈。因為這些曆史建築就在大家身邊,在拐角處,在巷子前。

然而成都,還有多少曆史建築仍待被發掘?

什么樣的建築能成為曆史建築?

打開長長的成都市曆史建築保護名錄,會發現裏邊有許多成都人耳熟能詳的老建築。

比如在首批的曆史建築保護名錄中,就有錦江區的邱家祠堂、青羊區的鶴鳴茶社、金牛區的薛公館,及其位於金牛賓館之內的張大千故居等。

除了聲名顯赫的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名錄中也不乏佇立在自家門口耳熟能詳的老建築。例如公布的第二十批中,有新都區的新都鍾樓,有雙流區的熏風塔,有都江堰市的西街明城牆……這一批中還有金牛區“大隱隱於市”的帶江草堂,那邊又叫“鄒鰱魚”,是位於成都市外西三洞橋畔的一家百年美食店,直到如今依然生意火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帶江草堂1936年就已開張,郭沫若曾為其留下詩作。

自2013年起,成都先後公布了20批號曆史建築保護名錄,累計已有361處建築入選。

很多成都人走在自己熟悉的街道上,看著隨著自己成長的建築、街景,總會恍然發現:咦!原先這裏也掛起了曆史建築的牌子!

到底什么樣的建築能成為曆史建築呢?《成都市曆史建築和曆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針對曆史建築的認定,擁有明確的條件和范疇。

比如,與重大曆史事件、著名人物或是關鍵組織架構相關的建築;體現出色曆史人文,體現城鎮傳統面貌、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的建築;款式、構造、材料、施工技術和工程設計具備建築美學特色和科研價值的建築;著名建築設計師的代表作;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等;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紀念意義或是教育意義的建築。

以上的各類建築,要符合建成時間五十年以上,那么經嚴格的審查認定後,就可列入名錄。

此外,若建成三十年以上不足五十年,但具有特殊曆史、科學、藝術價值或是具有特殊紀念意義、教育意義的建(構)築物,還可以認定為曆史建築。

換句話說,前提條件便是“年代”。對於大多數曆史建築來講,首先得“活”過50歲。

還有多少曆史建築仍待發掘?

鶴鳴茶社是故時少城公園內六大茶館居首,始於1923年;

四川大學志德堂做為當初華西協合大學建築群中的代表作之一,建成於1915年;

也有赫赫有名的錦江賓館,是成都籍中國建築大師徐尚志的代表作,早已被列入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始建1958年……

這些建築各有面貌與典故,他們皆被納入了成都市曆史建築保護名錄當中,更構成了城市文脈關鍵的傳承媒介。


網站熱門問題

建築之後我可以學習什麼?

B Arch之後的高等教育範圍
M. 拱門
都市設計碩士(M.Des)
專案管理碩士.
M. 規劃.
M. 景觀設計中的拱門.
M. 室內建築設計
平面設計大師
建築工程與管理碩士
更多項目-•

建築有未來嗎?

在印度,建築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選擇,但在從事建築之前,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工作.之後,只有經過多年的專業工作,才能變得擅長建築.